大暑优秀作文5篇

| 付甘

大暑优秀作文1

实话实说,我并没有感觉在家里有多热,当然外面是很热的,但我并不经常出门,过两天回老家去海边应该就能领略到夏天的厉害了。

我们家一直比较冷,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春天的时候穿着羽绒服上的网课,当时是真的很冷,但是现在这个冷变成了凉爽。

不过要是全盘否认空调的功劳也是不对的,白天虽然不开空调但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客厅的空调还是会打开(尽管那是妈妈强烈要求的,我觉得不用)。我屋的窗户也不常打开,就是短时间通通气,一个是因为吵,还有就是因为屋里比屋外凉快,至于是怎样的一股凉气支撑着家里我也不知道哈哈哈。

不过该说不说,外面确实很热。这几天有点半阴天的感觉(虽然我是期盼有大太阳的,因为家里有朵已经开花的向日葵),就是闷热吧。昨天我去取了一个快递,感觉确实很热,小跑着就回家了。小区里的人也少了很多,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跟我一样天气热懒得动呢~

突然还想到一位消暑的好朋友——冰激凌。这个家虽然凉快,但是另一个家就不是,在那边的时候我热了会从冰箱里拿冰激凌吃,当然每天最多也就吃一个。如果真的特别热,我偶尔会把头伸进冰箱里(划掉划掉)。其实小风扇也是不错的消暑神器,尤其是水和风一起的那种。

总的来说大暑这几天外面确实很热,但是待在家里并不是很热。如果觉得很热的话可以考虑一下空调,冰激凌,小风扇这几位可靠的消暑伙伴~

大暑优秀作文2

在白居易的《消夏》中写道:“何以消烦暑,端居一院中。眼前无长物,窗下有清风。热散由心静,凉生为室空。此时身自得,难更与人同。”今天是7月22日,我们迎来了大暑节气。大暑虽热,却也是万物生长最繁盛的时节。

珠海土壤十分湿润,天气也湿热难耐。今天我和妈妈迎着烈日去家门口的“美食一条街”购买食材。刚下楼就已经感受到了热浪的“袭击”,蝉儿不停的鸣叫,小鸟们在树上叽叽喳喳的嚷嚷,小鸭子在池塘里不停的扑腾。走到美食街,各种声音掺杂在一起,有放着音乐的,有叫卖声,有“噼里啪啦”的锅盆声,还有各家各店门口的大风扇“呼呼”的声音,好不热闹!蛋糕味、鱼腥味、卤菜味,还有想不到的洗发水味扑鼻而来,让大暑别有一番滋味。我们买完食材后迅速回家,汗水已经浸湿了衣服,感觉汗珠在我的皮肤上快速的“滑滑板”。

回到家里,我们马上制作最正气的大暑黄皮茶。黄皮茶有解暑,消食健胃等功能,很适合在大暑节气饮用。制作方法很简单:将黄皮捏破,连皮带核加冰糖,用开水一冲,放凉之后就可以饮用。味道是酸酸甜甜的,很好喝。

今日大暑,是夏季的'最后一个节气了,炎炎夏日即将过去,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你的热,期待凉爽的秋天赶快来临。

大暑优秀作文3

今天,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如期而至。谚语有曰:“冷在三九,热在中伏。”大暑,太阳到达黄经120°时,正值“中伏”前后,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。所以在这特别的日子里,我和其他一些同学一起去葭芷街去观看人们“送大暑”的热闹场面。

伴随着淅沥沥的小雨,我们来到了葭芷街的一个转角口。这里可真是人山人海啊!于是,我心里想难道“送大暑”真的有那么好看吗?我边想着,边等待着仪式的开始。忽然听到“当,当,当”的锣响声直往我的耳朵眼里钻,我便马上意识到——仪式开始了!

首先,先由一个乐队敲着大鼓,锣子,缓缓向前走着。后面跟着几个大汉,抬着轿子,轿子上面有许多供品,最后还要落入“白沙洋”呢!我们又继续迎来了边走边演的文娱表演:有打腰鼓的有荡湖船的……其中最为精彩的便是舞龙和舞狮子了:先说舞龙,一个拿绣球的队员拿着绣球一会儿从地上掠过,一会儿又高举头顶,后面的十几个队员也配合的十分默契,表演得栩栩如生,把我看得目瞪口呆;再说舞狮,里面的人是华东国际文武学校的学生,他们也表演得不错,但他们在那么热的天下表演,还穿着厚厚的表演服,已经汗流浃背了,也没有喊一声累、热,我在心里暗暗为他们喝彩。后来还有许多香客在拜佛呢!

近年来,各级政府部门都十分重视这古老的习俗活动,充分肯定了他在丰富渔区休渔期文化生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。希望葭芷的“送大暑”活动一年比一年红火,也让我们一起“载歌载舞送大暑”!

大暑优秀作文4

是谁触动天空中的琴弦?是什么让你悲伤不已?

那么多的鸟鸣,紧拥着葱郁的树林,只等季节轮转,流尽最后一滴泪水。

河水漫过堤岸,逃亡的鱼群嘴里含着锋利的刀子,时光的大网上千疮百孔,漏网之徒铺天而来,又蜂拥而去。

它们使汹涌的河流站立起来,涛声似惊雷,在无人的渡口炸开一条宽阔的口子。

而流水更像一只从山林冲下来的老虎,骄傲地巡视着它的村庄和田野。

延续了几个月的酷热,收缴了世上太多的尸骨。

人们躲避大雨一样,躲避着焦灼的太阳,那么多的贪生怕死,那么多的骄奢淫逸,吞噬着慵懒的灵魂。

是谁再一次触动天空中的琴弦?是什么让你不再悲伤?

悦耳的鸟鸣中,分娩出一个崭新的季节,这一刻老虎温良,这一刻清风徐来。

大暑优秀作文5

我们的祖先在一年中安排了二十四个节气,实在是为种田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。像是按照造物主脾气制定的一份全年工作计划表,某个节气一到,农民就知道应该做什么了。据说二十四个节气是当时的中央政府颁布的,是以中央政府所在地洛阳为标准的。这样,虽有些节气所出现的物象、物候与当地情况相吻合的,如“夏至”“冬至”两个节气。夏至以后,白天一天天短起来,到冬至这一天是全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。过了这一天,晚上一天天短起来,到下一个夏至又是全年中晚上时间最短的。也有很多节气肯定与当地情况不相符合的,如“霜降”,有的地方还没有交这个节气,早就浓霜满地了,而像广东这些南方地区,它是全年无霜的。这种事实上的偏差倒并不影响农民耕种,因为几千年来,各地产生的农谚补充了某些不足,二十四个节气本来就是纲目式的。

在我懂事后,尤其是当上了人民公社小社员后,耳濡目染,对节气的到来,从不太在意,慢慢地有所注意了,也知道了里面蛮有名堂的。你要做一个农民,尤其是要做一个合格的农民,对二十四个节气一定要牢记在心的。生产队里的事有队长,自然不用你管,事实上你也不会管。老农们会说,你背得出二十四个节气吗?老三老四的。一句话就把你问瘪了。可家里那几分自留地也是和节气搭界的。春来了,风暖了,草绿了,花开了,清明到了没有?你要记住,哪怕是寒食节到了,天气已温暖了,你要播种子的话,就请暂缓吧。不记住这一点,早早播下了种,等到那种子从地里探头探脑钻出来,高高兴兴地东张西望时,冷不防被某个早晨的霜冻打蔫了,你可别怨老天不客气。因为老祖宗早就有言在先: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,谁叫你同节气对着干。

也有对着干的,而且越来越多。晚稻插秧最迟要在夏至这一天结束,老祖宗总结的“夏至日收秧疤”这句话总是有它的道理的。什么农谚,“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高产”,这也是农谚,老祖宗总结得出吗?秧本来已经插好了,外地却传来了高产放卫星的经验,说同样一亩地,密植的'亩产可达到几千斤、几万斤甚至更多。我们为什么做不到?有人指挥着大家把已经插好的秧拔起来,不留空隙,一棵挨一棵地重新栽到一塘田里。指挥的人说了,谁规定的秧苗一定要留空隙,插秧时留空隙,就等于收割时少收粮食。秧不够,再把另外几塘田里的秧也拔起来插进去,最后是把18亩田里的晚稻秧全部并种到了一亩田里。得风气之先的举动还引来了无数的参观者,着实让指挥者风光了一段日子。这一塘田的插秧就用了好几天才完工的,这个过程农民只用一句话就概括了:几塘田里的秧种在一塘田里。可收成却不是18亩田的总产量,地方志上说是“实收秕谷100斤”。

岂止是节气,连造物主也无奈了,自叹不如了。

人也由此变得无所顾忌了,天不必怕,地也不必怕了。

一进入秋天的“白露”节气,农民就希望天天出太阳,一点小雨也不要下。一句“白露里的雨,到一处坏一处”的农谚,让农民时刻提防那个季节里的雨。也许那时正值晚稻抽穗扬花,不知人情世故的白露雨会把稻穗上花粉冲掉了,应该丰满的稻谷以后都要成瘪谷了,一年的收成落空了,泡汤了,农民哪有不恨之理?可这样的恨有点问题,在晚稻扬花季节里,白露雨是不会连续下它个十天八天的。要这样,它们的工作量太大了,它们会因工作太累而想安排休息的。再说稻穗扬花受孕只是性的繁殖,又没有多少爱和浪漫细节,那更得抓紧点时间,传宗接代这种事本来都是见缝插针进行的。天底下的植物多着呢,对你不利的事,对其他不一定不利。

那时还是冬菜种植季节哩,怎么不需要水呢?实际上,农民只是一代一代把这句农谚传下去,或者是在骂人时把这句话搬出来,除此之外,对白露雨并不见得有什么深仇大恨。

倒是另一种雨,农民们更恨。它可以不分春秋,可以不管寒暑,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过来,且破坏作用立竿见影。这种雨过后,菜叶子上,树叶子上,顿时立刻有了反应,先是出现一块块的黄斑,好象铁锈水一样。满是绿色的整块菜田里,铺满了黄色的疤痕,而后是慢慢地烂掉、死去。种了十几、几十年田的农民们不懂呀,这是什么雨?到一处坏一处的白露雨也没有这么大的杀伤力。大队干部不懂,公社干部也不懂,只有农科所的人懂,他们说这就是酸雨,前段时间广播里早就讲过了。这种雨里含有硫酸,滴在衣服上也会有黄斑,滴在铁器上马上要生锈、烂掉。对呀对呀,怪不得生产队里的那辆拖车上都是锈斑,坏得这么快,酸什么的雨力道怎么这样大呀。唉,躲也躲不掉,防也防不了,今后这田怎么种呀?

人能不顾季节制造新的白露雨,够大胆的了,但人,尤其是农民,在二十四个节气前也有依顺的时候,那就是“立秋”这个节气。

立秋之前是大暑。大暑是一年中当地最热的季节。这段时间原本是农闲,自从这里一年改种三季粮食作物后,大暑至立秋内要抢收早稻,抢种后季稻,成为全年中农事最忙,任务最重,也最艰苦的“三抢”季节。每天的气温高达三十四五度,后季稻的插秧任务再重,也一定要在8月7、8日交立秋之前完工。

立秋时刻虽说是铁定的,可没有人能看得出来,它没有标记,也没有声音,更没有颜色。人们只是从日历上知道,今年是几点几分交立秋。那一刻到来时,天是蓝的还是蓝的,吹来的风是烫的还是烫的,横塘里的水还是不紧不慢地向前逝去。它来时没有前兆,去时也没有踪影,就像七点过了是八点,上午过了是下午一样,一切都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。但造物主用一把刀,一把凡人看不见的刀,生生地在那个时刻斩了一刀,把它分成了立秋前和立秋后。

就说那年吧,8月7日十五点二十七分就是造物主砍下的刀印,是个界限。你是种田人,你就得记住这个时间。眼前的插秧,就不好自说自话越过界限。这是每年“三抢”中插秧的最后截止时刻,只准提前,不准滞后,这叫只脱时辰,不脱日脚。对这一时刻的重要性,我也是在参加了好几年的“三抢”后才有所领悟的。

记得有一年“三抢”时,立秋是晚上八点多钟。到那天太阳落山,队里99。9%的抢种任务已赶在那一刻前完成了,只剩下半亩秧板田还没有变成绿。队长阿顺看到大家“战斗”半个多月,个个都已筋疲力尽了,就破例不让大家再开夜工,而是把任务交给了青年突击队,说青年人手脚快,明早开个早工把最后这个小雕堡攻下来吧。与造物主对着干、第二天插下去的秧苗,怎么看和其他田里的也没有什么两样,一样高,一样绿,一样在风中摇晃,一样先是蔫头搭脑几天后又神气活现。这块田里的秧苗都成活了,长高了,发棵了,分蘖了,扬花了。

立秋前后的差别从开始时的一点也看不出,到一天比一天明显了。当然,它们的差别不在叶上,不在杆上,这些部位同样茁壮,同样挺拔,差别只有一点,在稻穗上,这一点恰恰是关键的,致命的。你看立秋前插下的秧,穗上实谷多而瘪谷少,那半亩地的稻穗上自然是布满了稻谷,可它们中的大部分最终没有能充实起来,稻穗头扬得高高地。就像人一样,连二夹三地讲了几麻袋的话,可多是废话、空话,稻穗上的瘪谷是造物主安排的废话、空话。造物主自有过人之处,在人的强大面前它不卑不亢,应该造出的东西它都给人造出来了,叶、茎、杆、穗,应该有的全有了,先让人喜欢一场,可最后却是让人空欢喜一场。你不接受造物主的安排么,它就给你点颜色看看。

造物主对人的移山填海早就自叹无奈,对人的为所欲为只能默不作声,但在这节气安排上,它有足够的资格不怕任何人。那半亩地里的水稻长成那样,就是造物主斩下刀印的结果,很清晰的刀印。这把看不到的刀把好多稻谷斩没了。半亩地的损失自然不算大,但这明显是造物主的警告,面对如此严峻的事实,你再天不怕地不怕,也不敢不理睬它,更不敢藐视它,只能千方百计依着它、顺着它,赶在这个时刻之前去完成任务。好在还有立秋这样的节气。

一年种两熟时,大暑过了是立秋;一年改种三熟后,立秋之前是大暑。现在,我们这里的土地早已全部征用完,农民们再也不用种田了。节气呢,大暑、立秋年年有,年年交,自然还有春分、秋分,二十四个节气,一个也不会少。唯独那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农谚,我们这一代用过后,下一代就用不到了,他们若有兴趣记住它们还得像背书一样下点功夫呢。不过也不用担心失传,白纸黑字印在那里呐。“白露白迷迷,秋分稻秀齐,寒露呒青稻,霜降一齐倒。”霜降以后是什么节气?是立冬吧。又一年差不多快要过去了,新的一年,是从小寒开始的。二十四个节气,年年在交。麦子收了,还在种水稻。

30482